gg
gg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消费 > 内容

中国楼市“白名单、黑名单”

中国楼市充满魔幻。

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房地产市场,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,目前针对房企融资的“白名单”项目已完成审查,总金额逾5200亿元。

据官方披露,截至3月底,商业银行对协调机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“白名单”项目完成审查,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2100个,总金额超5200亿元。

今年以来,住房投资、开工和交易倍数下跌,波及众多行业下行,地方政府倍感财政吃紧压力。让房企活下去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

今年1月,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《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》。中国金融监管总局1月26日和2月6日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称,多数城市已提出了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并推送商业银行,并要求各银行主动对接协调机制,对项目及时开展评审,加快授信审批,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“应满尽满”。

按照官方说法,“白名单”政策是为了支持身处资金困境中的房企,让项目得以完成建设、交付,增强居民购房信心、以稳定房地产市场。

同时,围绕“白名单”的协调机制也提升了金融机构贷款意愿,通过建立信贷资金“借-管-还”的闭环管理和风险控制流程,银行机构明确尽职免责要求,消除了基层信贷人员后顾之忧,切实提升金融机构“敢贷、愿贷”的积极性。

政府政策简而言之:让房企敢建、让百姓敢买。

回想中国楼市的2021年,为了遏制房价上涨,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,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的定位要求,推出了史无前例的楼市“三道红线”政策,政策通过三个财务指标来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,并在融资、拿地等方面进行限制。

“三道红线”的出台很快显现出威力,据中国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布信息显示,2021年,全国有396家房企走向破产。超过10家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。

房企在投资拿地方面开始变得谨慎,同时,楼市市场开始进一步分化,大量住房刚需群体被彻底排挤出市场,投机加剧,房企开始面临销售乏力困境。

早在2020年,官方数据就已经清晰显示,中国家庭户拥有住房间数达到14.9亿间,户均都拥有1.5套住房。在家庭负债机构中,其中有高达75.9%属于房贷。2023年全国商品房的库存约3亿平方米。

很显然,中国楼市早已是一个结构性经济问题。大量的资金投入楼市,大量的投机排挤掉真实需求,形成巨大泡沫。更为可怕的是于中国房地产业过于庞大,涉及经济、社会方方面面。

正是因为涉及面广,体量巨大,研究者认为,中国楼市调控不宜采用一刀切和急功近利的手段,而应该采用局部、多样渐进式的方式,让楼市平稳过渡。

后来的楼市调控,“三道红线”猛药一计,房企应声倒下,其连锁反应接踵而至。在A股、B股上市的128只相关企业业绩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,有的甚至走向破产边缘。几百万购房人负担着购房贷款,却无法如期拿到房屋。依赖于土地交易税费的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迅速攀升,基础性公共服务资金面临支付压力。

时间到达2024年,中国具有标杆意义的万科、龙湖陆续出现资金危机,楼市一片哀鸿。官方回转救市,陆续出台一揽子刺激政策:放松限购,鼓励购买。放松融资,鼓励借钱。

官方反复讲,中国楼市现在调整是正常的,有利于后续构建新模式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大家要有信心。

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,当前中国房地产稳定发展政策措施效果还在持续显现,“三大工程”和“白名单”政策落地能够支撑楼市健康发展。

前后三年时间,一黑一白两个政策,已经是两个世界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