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g
gg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消费 > 内容

被“砍价”的运动医学仍然蓬勃?有医院年手术量已过万

经历了集采,运动医学市场似乎仍在蓬勃发展。

“哪怕是周末,回去还有一整天的手术要做。”近日,某三甲医院运动医学主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。

一位运动医学企业高管感慨,过去10年,国内的运动医学市场发展得太快,有越来越多医院都在开始开展运动医学手术,也有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这一赛道。

“现在国内不少医院一年能有两三千台运动医学手术,这都是很普通的,但是在2013年,这是不可想象的数字。” 该高管表示。

记者还了解到,两三千台可能还不是头部医院的数据—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年手术量已超过1万例。

手术水平或已国际领先

根据西南证券研报数据,骨科细分领域众多,运动医学占据整个骨科市场10%以上份额。

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曾经实现了高速发展。

2019年,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接近30亿,增速超过25%,是骨科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,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。

其中运动康复赛道的增速更高。

若维持40%的年复合增速发展,最快有望在2028年进入百亿元规模。若按照较保守的25%增速,则有望在2030年达百亿元规模。

在这一增长背后,一位运动医学资深专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,以前运动医学一般只针对专业运动员,现在越来越普及到了广大民众。

“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群体对运动的需求增加,这些都预示着运动医学的前景非常可观。”

运动人群和老年人群是运动医学的两大主要受众群体。

根据兴业证券研报和国家体育总局数据,我国运动损伤的发病率约10%-20%,且逐年升高。

2022年,我国运动医学疾病患者人数已达到1.6亿人左右,预计2030年达到1.9亿。

而且部分运动损伤与年龄密切相关,如50岁人群肩袖撕裂的发病率为13%,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20%,7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31%。

另一位运动医学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从门诊情况来看,更多的还是老年人诊疗需求。

除了需求端增长,从诊疗和医疗产品端来看,本土运动医学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均衡。

据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陈世益介绍,中国现代运动医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, 1958年开始相继在国家体委、北医三院、上海华山医院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或教研室。

1978年左右,中国运动医学进入全面建设时期。

直到2007年,中国运动医学发展迎来里程碑时刻。这一年,为迎接北京奥运会,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成立,标志着中国运动医学进入蓬勃发展期。

“2008年,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得运动人群激增,对运动医学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之势。” 陈世益表示。

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容树恒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内部分大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,手术做得非常“漂亮”,在国际上可能已经是领头羊水平。

“很多亚洲其他地区甚至美国的专家,都会来中国学习。”

记者了解到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北京积水潭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及广州部分医院,运动医学治疗水平都比较高。

其中北医三院的运动医学发展相对较早,整体手术量也较大。

从北医三院的运动医学情况,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赛道的迅速发展。

而且近年来该研究所运动创伤发展迅猛,还成立了膝、肩、髋、踝4个临床亚专科。

另外在当前医疗行业升级调整背景下,骨科领域学术会议数量减少,甚至部分年会主会场都显得“空荡荡”,然而有些运动医学的会场却依然火热,

例如在近期举办的第20届IFOSMA联合大会,2500多平米的主会场座无虚席,出席者有国内外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,亦有国内不少运动医学专家或医师。

记者了解到,民众对运动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多,但由于国内运动医学医师多由骨科出身,因此普遍需要进一步的进修和培训,交流也就愈加活跃。

产品和技术创新仍由国外主导

诊疗水平快速提升,但从产品情况来看,国内企业似乎仍处于起步阶段。

西南证券2020年发布的研报显示,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由外资占据主导地位。其中施乐辉、Arthrex、史赛克、强生和康美五家合计占据86%的市场份额,预计外资合计占据国内95%左右的市场。

近年来国产份额有所提升。

根据灼识咨询相关报告,2022 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中,外资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 80%,前三大国产企业所占据的份额约为8%。

据梳理,国产厂商包括威高骨科、大博医疗、春立医疗、天星医疗、锐健医疗和德益达美医疗等。

其中近期IPO中止的天星医疗,成立于2017年,在2022年营收1.48亿元的情况下,占据我国运动医学约3%市场份额。

另外随着集采推进,运动市场可能增速下降,规模似乎也有些“缩水”。

进入2024年,运动医学集采逐渐落地,产品平均降价74%,其中威高骨科的半月板缝合钉降幅近90%——集采前15000元,中选价1548元。

灼识咨询数据显示,考虑到2024年运动医学集采的价格影响,整体市场可能会从67.3亿元下滑到63.4亿元,之后再以11.8%的速度增长。

其中占比最大的植入物市场,市场规模将从46.5亿元降到42.2亿元。

但集采也给部分国内企业带来了快速拓展市场份额的机遇。

例如春立的运动医学产品全线中标,需求总量占比提升;2024年前三季度,威高骨科的运动医学业务实现收入2853.80万元,同比增长超11倍。

而且国内运动医学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,且增速有加快之势。

爱企查显示,2021年11月至2024年11月,每年增加的运动医学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298家、346家、514家

“国内的很多运动医学医疗器械企业都是这几年才出现的。”上述高管指出。

虽然国内运动医学企业确实在快速发展,但现状仍然是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,以及部分创新产品需要依靠引进。

引进产品其实也是市场增量的一部分。

有多家运动医学外资企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有部分创新产品尚未在国内上市,目前创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周期仍然较长,部分产品从FDA获批再到国内上市,可能会间隔三年多的时间。

因此一直都很关注博鳌乐城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优惠政策,希望能够让创新产品提前进入中国“试试水”,或者是加速进入国内市场。

据了解,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推出了港澳药械通政策,2021年8月正式落地;乐城则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,试点发展特许医疗、肿瘤防治、健康管理等产业,是全国唯一的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医疗产业园区。

更多优惠政策均在不断推出,今年9月,多部委发布相关通知明确,对相关药品、医疗器械,并按政策规定使用的,可免征进口关税、进口环节增值税。以及从2024年9月起,持普通护照以医疗、会展和体育竞技等事由,可免办签证从海南入境。

而且当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,乐城具有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良好优势,比如境外医师在乐城先行区内执业时间放宽至三年,国际医生专家来到海南可以享受59国免签等政策。

除了引进创新产品,国内运动医学的发展也还面对着多方面难题。

在容树恒看来,过去五六年国产运动医学产品发展迅速,其实这时也要开始思考,怎样让国内产品未来能进入到海外市场去展现实力。

“另外国内运动医学还要更加注重康复领域发展,全国各地很多患者会跑到北京、上海的医院看病,但是回到老家,后续的康复可能就是难题。”

“这种情况下,哪怕手术做得再漂亮,康复不到位,对病人的重返运动还是会有很大影响。未来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康复培训体系才行。” 容树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。

陈世益同样认为,目前国内运动医学的康复水平与理念有所欠缺。以及尽管中国的运动医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但由于起步较晚,医疗体系的发展尚未完全成型,且总体基础研究水平较低。

对此,陈世益建议,中国运动医学一方面要以理论革新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,逐渐改变产品和技术创新由国外主导的局面。

同时还要采取内部培养、国际交流、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,建立后备人才库,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,同时建立跨专业和多学科的运动系统再生医学研究所,推进开展基础性研究,加快已有运动再生医学成果的转化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