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武威市凉州区聚焦破解市场主体融资难题,通过政银企协同发力,依托“甘肃信易贷·陇信通”平台,以机制创新为保障、以方式创新为突破、以服务升级为抓手,持续提升信用融资质效,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构建“三项机制”筑牢融资保障基石
凉州区从顶层设计入手,构建起全方位的融资保障体系。在“一盘棋”工作机制推动下,由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每季度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,形成企业融资“申报清单”与“推荐清单”,通过融资推介会精准推送至金融机构,实现信贷资金快速精准投放。
围绕食品加工、奶产业等8条重点产业链,凉州区创新建立“一链一策”服务机制。针对新能源产业,推动银行发放贷款25.7亿元支持核心企业发展;结合特色农产品产业链,靶向开发“活畜贷”“菌菇贷”等14种农业专属信贷产品,累计为农业经营主体放贷42.3亿元,让金融服务与产业链发展同频共振。
为平衡贷款增长与风险防控,凉州区建立“政银险担”一体分担机制,与11家银行签订风险担保协议,设立政府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。在多项贷款试点中,区政府累计注入风险补偿金3.5亿元,形成8000万元担保资金池。目前,全区代偿率控制在2.0%以内,累计代偿1.2亿元,带动银行新增贷款48亿元,实现了良性循环。
定制化方案破解融资痛点
针对农业企业贷款难题,凉州区协同银行推出“智慧畜牧贷”,利用智能耳标、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技术,为活畜赋予数字身份识别码,实现活畜资产可视可控。今年上半年已投放2.52亿元,有效破解了养殖户“贷款难、担保难”问题。
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,通过创建专精特新和“小巨人”企业融资“白名单”,精准匹配科创企业需求。引导银行推出“科创 e贷”“善新贷”等专属产品,上半年投放科创贷款15.3亿元,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户数、专精特新企业户数较年初分别提升88.9%、33.3%。
为推动生态建设,创新“碳汇”质押模式,农发行发放1.4亿元贷款支持南部山区碳汇林建设,助力3.12万亩荒山披绿,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。同时,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武威农商银行以企业核心专利为质押,为武威合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放款2000万元,让“技术”成功变“资产”。
服务升级提升融资便捷度
凉州区不断深化政银企信息共享,归集电力、交通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各类数据131.2万条,实现跨领域信息“可用不可见”安全应用,打破“数据壁垒”。引导银行将内部金融数据与外部信用信息结合,优化信用评估模型,提升风险管理水平。
围绕行业季节性、周期性特点,联合银行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,11家银行推出“乡村振兴贷”“高原夏菜贷”等16种适配度高的专属产品,全区信贷产品已达121种,覆盖多个特色产业和民生领域。
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,将平台服务嵌入“甘快办”政务服务系统,实现贷款全程线上办理;在政务服务大厅、银行大厅设立多个“甘肃信易贷?陇信通服务站”,让市场主体办理业务时“第一时间”获得融资咨询。今年以来,平台新注册6827户,有效授权6322户,放贷4318户,获贷102.18亿元,同期分别增长52.1%、96.5%、108.3%、83.2%,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便捷性显著提升。